暴雨过后,由于积水潮湿,细菌易滋生,水源易污染, 食物易变质,加上人员接触污水机会增多,因此,各类传染病极易传播。洪水过后有哪些传染病高发?如何预防疾病,保护健康?
1. 肠道传染病。群众在卫生条件差、水源污染的环境中、如果不注意饮水或饮食卫生,容易引起如霍乱、伤寒、痢疾、甲型肝炎、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的爆发。
2.钩端螺旋体病。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,但不会由人传播给人。感染的动物没有任何症状,但会经其排泄物大量排菌,在水中孳生,人接触疫水而感染,表现为发热、头痛、畏寒、小腿疼痛等症状。因此洪灾过后,请勿赤足清理家园。
3.自然疫源性疾病。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,受灾群众居住环境受损,与老鼠、蚊虫、家畜、家禽的接触机会增多,容易引发一些疾病,如肾综合征出血热(流行性出血热)、钩端螺旋体病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疟疾、鼠疫、炭疽、布鲁氏菌病等。
4. 呼吸道传染病。如果环境潮湿、通风不好、人员密集,也容易引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,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,如流感和肺炎。
5.皮肤病。由于人们长时间浸泡在水中,加之空气湿润,细菌滋生,蚊虫肆虐,缺乏干净水源和卫生设施等,容易引起寄生虫和真菌感染的传播,如浸渍性皮炎、虫咬性皮炎、手足癣、红眼病等。
1.防蚊灭鼠
通过环境治理、快速消杀、物理消杀、化学消杀等方法灭蚊灭鼠。保持环境卫生干净,经常清理垃圾,减少蚊蝇滋生地。悬挂诱蚊灯、喷洒氟氯氰菊酯等灭蚊剂、鼠类采用鼠夹和粘鼠板进行灭鼠。家中需要安装纱门、纱窗,物理隔离蚊虫。如需外出应喷洒驱蚊剂,穿长袖长裤并扎紧袖口裤管。
2.注意饮食饮水卫生
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,要求群众不喝生水,喝白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、桶装水,不吃生、冷以及腐败变质食物。做好水源保护工作,划定临时安全饮用水源。
3.加强消毒工作,保持环境卫生
注意保持环境卫生,不随意乱扔垃圾,保证每天进行垃圾清理。垃圾桶、卫生间等地方可以用含氯制剂等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。
4.避免过度接触水
尽量减少接触水和在水中浸泡,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;下水前也可以涂抹一些油性霜来进行预防和保护。在血吸虫病流行区,尽量不接触疫水。必须接触时,应做好个人防护。
温馨提示:在洪涝灾害后更易流行传染病,但也无需过度恐慌。只要正确应对暴雨洪涝灾害问题,加强对灾后传染病的防控,增强防病意识,注意环境、个人和饮食卫生就可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。一旦出现发热、呕吐、腹泻、皮疹等症状,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。
咨询电话:6229279